小学生生命教育探究①(2)

来源:生命的化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 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从生命教育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过程。本团队生命教育主要借鉴彩虹生命教育协会前期的教

三、 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从生命教育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过程。本团队生命教育主要借鉴彩虹生命教育协会前期的教学成果,从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四个维度来展开生命教育。

“人与己”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学会处理他人与自己的关系。中国的家庭教育受传统思想影响较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为人守则,很多孩子没有得到父母正向的欣赏和鼓励,从而转向自卑和谦虚,这也成为阻挡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欣赏的一个绊脚石。所以在人与己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从而学会欣赏自己。只有学会欣赏自己,才能够懂得欣赏别人,从而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人与人”的教学。人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个体,人的一生都在群体当中生活。如何与人相处是生存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是自我期待满足的一种方式。人与人的教学中,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学习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树立同理心观念,体会爱的含义,学习去关心、肯定他人,学会爱自己与爱别人,进一步体会自己应该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与环境”的教学。人自出生以来就生活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当中,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小学生而言,重点是让他们能够学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保护自然环境应该从当代青少年开始。人与环境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并熟悉我们身边的环境,学会欣赏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懂得珍惜与保护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生物链,明白人与动物的关系,学会保护动物,共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生命”的教学。这个部分是在前三个部分基础上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是整个生命教育的核心。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积极创造人生价值是这个阶段重要的任务。在人与生命的课程当中,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诞生与死亡,正确认识生命,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老病死,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念,学习珍惜生命以及珍惜身边活着的人;引导学生树立正向信念来面对生命中的困难和缺憾,增强自己的生命能量和生命价值。

四、 小学生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教育本身也是有生命力的教育,所以生命教育的课堂也应该是充满活力,内容丰富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获得生命的知识,提升生命价值,感受生命的意义,获得优质生命能力是我们的教学核心。下面就生命教育课堂的授课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造有趣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命教育是激发学生生命热情,唤醒与激励学生生命意识的场所。教师需要创造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实践中创设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热情的良好开端,教师需要根据每次课的知识特点与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导入内容。本团队生命教育课堂的导入通常是以丰富有趣的绘本展开的,透过与每个单元主题相关的绘本切入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丰富的绘本图画能够带领学生展开想象,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儿童在精彩的绘本故事引领之下展开思考并通过老师的引导更新自己的观念,形成新的价值观。绘本导入也是同学们一致表示非常喜欢的形式,避免了枯燥的文字,以丰富的图画故事来展开想象,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构建和谐课堂,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激发小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其主动学习与参与到生命教育教学中来的另一重要方法。小学生天真活泼,个体的自我意识基本建立。小学课堂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是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课堂中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以此来获得自我认同,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多给学生创造与老师互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多一些自由,少一些规定,在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让小学生生命得到解放,生命意识得到增强。本团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创造积极和谐的氛围,学生们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发言,并通过积分奖励,争当小组长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效果较好。

文章来源:《生命的化学》 网址: http://www.smdhx.cn/qikandaodu/2020/1229/429.html



上一篇:完整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下一篇:浅谈中学生命教育

生命的化学投稿 | 生命的化学编辑部| 生命的化学版面费 | 生命的化学论文发表 | 生命的化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生命的化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