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悲剧性及其实现 ——马克思与尼采的生

来源:生命的化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马克思和尼采把人视为生命,这意味着人是感性的、肉身性的存在,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充分实现自己的内在潜能。但由于人作为自然存在,欲望的对象不依赖于他而存在,且需要的对象往往是

马克思和尼采把人视为生命,这意味着人是感性的、肉身性的存在,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充分实现自己的内在潜能。但由于人作为自然存在,欲望的对象不依赖于他而存在,且需要的对象往往是稀缺和非现成的。这导致人与人之间为夺取生存资料展开了残酷的生存斗争,并且由于人类要进行文化创造,还导致人类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马克思认为高度发展生产力最终会让所有人获得自由,尼采则坚持认为奴隶制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生命的残酷性注定永远只有部分人才能获得自由。马克思注意到了被尼采所忽视的人与自然之间动态的互动关系,这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其他可能性,故而可以考虑用马克思把尼采兼容进来,这样我们对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将会更加丰满,对于人类所处困境的解决也会得出更加全面、稳妥的方案。

文章来源:《生命的化学》 网址: http://www.smdhx.cn/qikandaodu/2020/1214/409.html



上一篇:论虱知人:古代人虱叙事中的医疗与生命审思
下一篇:“率性之谓道”:《中庸》的古典生命哲学思想

生命的化学投稿 | 生命的化学编辑部| 生命的化学版面费 | 生命的化学论文发表 | 生命的化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生命的化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