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短短的一瞬,作为医生,如何面对生命

来源:生命的化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98年,我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协和医院工作,我学习和工作是在同一个场所,甚至宿舍都没换,昨天我还是一名医学生,今天我就是一名大夫了。医院,就是我对社会的全部理解

1998年,我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协和医院工作,我学习和工作是在同一个场所,甚至宿舍都没换,昨天我还是一名医学生,今天我就是一名大夫了。医院,就是我对社会的全部理解。我通过医院,观察这个社会。每个白天,医院的门诊大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每个夜晚,救护车不断呼啸而来,不时听到家属焦急的呼喊“大夫,大夫”;医院还有一个安静的所在,那就是病人离世后暂时存放的地方,在这里家属和他最后告别。成家后离开医院的宿舍,每天回家路过天桥,桥下车流滚滚,人流不断。我常常想: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人们为什么来医院?

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我们的一生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做。对于那些于生命意义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宁可输,不要赢。《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我们就会懂得“命”的含义。“尽人事听天命”。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宇宙中短短的一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是何等渺小啊!对于宇宙分配给我的这一瞬间,我都要欣然接受。当我努力了,尽了力,我就坦然接受当下在我身上发生的任何事情,事情发生了,就是合理的,我没有权利抱怨

把玛克斯.奥勒留和孔子对死亡的态度进行仔细对比,就不难发现,西方的哲学家更加注重理性,而东方的哲学家更加注重感性。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家对理性的尊崇,预示了近现代科学和医学在西方的诞生。

作者:曹彬

医院是什么地方?

西方最早的医院建立在古罗马军队的要塞中。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军队开始占领地中海地区,受伤或患病的士兵迫切需要得到治疗,于是军医院就诞生了。欧洲进入基督教统治时期后,教义强调人类有责任向病人与穷人提供帮助,并认为向别人提供帮助的任何人都能获得上帝的恩典与精神上的拯救。这种观念支配了基督教的各种慈善事业,也使得作为慈善、照顾与康复之地的早期医院应运而生。

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是因为他们病了,有痛苦,才来医院。当然,病有很多种,有失明的,有走不了路的,有说不出话的,有吃不下饭的,也有睡不着觉的;有的人太胖,来医院;有的人太瘦,来医院;也有人,坚信自己有病,由于这种“坚信”,给他带来了痛苦。因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各种痛苦,所以才有医院。来到医院里,人们可以坦然的、心安理得地向医生、护士展示他的痛苦;甚至暴露他们的个人隐私,也不觉得难为情;人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医生、护士想办法解除他们的痛苦;人们生病想休息的时候,到医院请医生开病假单;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最后是从医院离开这个世界的。

病,都是有原因的。但是,数千年来,直到近现代,由于方法学的局限性,东、西方医学家在疾病的病因研究方面都进展缓慢。

薛定谔认为生命物质体现出一种高度的秩序和规律性。生命是能够进行以碳氮氧等元素组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学反应的系统,而死亡即前述化学系统停止运作,死亡就是走向无序。但是,终其一生,生命体都在不断地增加正熵,趋于接近最大值的熵的危险状态,那就是死亡。要摆脱死亡活着,必须从环境里不断地汲取负熵。食物里包含至关重要的“负熵”,生命体正是依赖负熵而生的,从而抵消了其体内自然生成的熵。所以,从生物学、化学角度说:生命就是不断摄取食物,维持身体的生化反应;如果生化反应停止,熵增,就是死亡。

作家余华在《活着》这本书中说,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余华并不是在玩文字游戏,他是真正懂得活着意义的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在于活在当下,时间飞逝,时间不可能倒流。昨天的已经过去了,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不管是风光的还是出丑的,都已经过去了。如果说昨天的还有点什么意义,那就是我曾经历过;明天的还没有来,不管如何期待还是如何焦虑,都无法预测明天的结果。等明天到来的时候,我再去经历也来得及,等到了明天,该哭就哭,该笑就笑。

因为生命就是短短的一瞬,生命的意义就是关注当下。试想一下,一瞬间有多少事情会发生。我们要用理性,尽职尽责地做好眼前的事情。我们一生中,做任何一件事,都像是做最后一件事一样。我们过每一天,都像是过最后一天那样,不激动、不麻痹、不虚伪、不抱怨。死亡也是人生一件大事,当弥留之际,当我们不得不离开的时候,我们不要抱怨,要欣然接受。

文章来源:《生命的化学》 网址: http://www.smdhx.cn/zonghexinwen/2022/0713/1715.html



上一篇:全钒液流电池生命周期成本已低于锂电池 行业或
下一篇:地球生命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生命如何改

生命的化学投稿 | 生命的化学编辑部| 生命的化学版面费 | 生命的化学论文发表 | 生命的化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生命的化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