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之谓道”:《中庸》的古典生命哲学思想(6)

来源:生命的化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杜维明先生释《中庸》:“实现天人合一理想的可能性是每个人的本性中所固有的。”[30]这种固有的上天赋予的生命禀赋虽不完全相同,或“生知”、或

杜维明先生释《中庸》:“实现天人合一理想的可能性是每个人的本性中所固有的。”[30]这种固有的上天赋予的生命禀赋虽不完全相同,或“生知”、或“学知”、或“困知”,或“安行”、或“利行”、或“勉强行”,但勤能补拙,即“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7]。别人一次就能做到的,我宁愿用百倍的努力;别人十次能完成的,我甚至可以花上千倍的努力。如果真能做到这样(《中庸》言:“果能此道矣”[7]),即使再愚笨懦弱的人,通过坚持顽强不懈的艰苦努力,也最终能够取得成功(《中庸》言:“虽愚必明,虽柔必强”[7]),即“及其成功一也”[7]。换言之,不管我们是采取循循善诱的启发方式,还是强制生硬地推行规训与催逼,生命价值的达成、教育意义的实现均需要依赖生命自身的活动。“《中庸》自始至终都未放弃‘率性’意识,它清醒地意识到‘知识—理解’归根结底只能是每一个当事人‘亲自认知—亲自理解’。”[31]这就与《大学》主张的“外在监督—意志持守”意识下的“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生命超出生命”(齐美尔语)、“对于有意识的生命来说,就是要连续不断地进行无尽的自我创造”[32](柏格森语)等西方生命哲学家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亦表明,能动性、冲动性是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君子实施中庸之道亦是《中庸》生命修道的另一种表达,修道的过程亦是对生命进行教育的过程。因此,教育活动若要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依赖这些内植于生命内部的“能动”,重视生命的每一次可能性“冲动”,让学习成为个体生命积极主动的自主行为。

3. 自由发展是教育生活不断追求的理想愿景

审思当下周遭的教育活动,目中无人、无视生命自然天性的教育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划一的制度、规训的纪律、线性的方式、压迫型的师生关系等无情地侵蚀着生命主观能动性和自由本性,生命的真正实现成为空中楼阁。这与《中庸》之“道”明显背道而驰。在《中庸》看来,“人之生命的自然天性得以无拘无束且真实无遗地展现,也是一种合自然、合规律、合中庸之道的表现”[10]。于是,我们看到《中庸》第二十二章在描绘出“至诚→尽人之性(不息则久)→尽物之性(征则悠远)→赞天地之化育(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与天地参矣”(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的生命发展愿景的同时,也传递了其高远旷达的立意:让生命自由成长和全面绽放!而这无疑也是《中庸》“率性”之教的理想诉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尽可能地摆脱无所不在的枷锁,避免对个体生命的各种无理规训,保护其自由天性,让其自由地接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中庸》不只停留于此,还用“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7]深入回答了何以实现的问题。无论是内发型的“诚明”教育模式,还是外铄型的“明诚”教育模式,作为生命内在本性的自由都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7]换言之,生命就是要充分激活主观能动性,让自然本性率真自由展现。自由“乃是人性的产物”[33],是人之本性。只有充分享有自由,生命才有可能处于最大限度的激活状态,内在潜能才有可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兴发,最终实现“成己”“成物”“尽性”“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的生命自由之境。按西方人本主义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来说,“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性的灵肉交流活动……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28]。

注 释:

① 如陈赞在其《天下或天地之间:中国思想的古典视域》中就认为,《中庸》直接指向了中国思想触摸实体的独特方式,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方式抵达了中国思想的核心。而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Francois Jullien)也指出,《中庸》用很少的篇幅就让读者进入中国思想的核心。

② 关于“率性”,很多学者从不同维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看法不一。比如,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认为,人与物皆可率性。现代著名学者徐复观先生与钱穆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香港《民主评论》杂志社还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徐复观先生认为,“天命”仅与人有关;钱穆先生指出,“性”兼指人性与物性,等等。

③ 如《中庸》谈到:“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等等。

文章来源:《生命的化学》 网址: http://www.smdhx.cn/qikandaodu/2020/1214/410.html



上一篇:生命的悲剧性及其实现 ——马克思与尼采的生
下一篇:农药产品化学检测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

生命的化学投稿 | 生命的化学编辑部| 生命的化学版面费 | 生命的化学论文发表 | 生命的化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生命的化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